
你知道秋季白天的高溫可以瞬間飆高超過盛夏的白天溫度嗎?
你知道曬傷後不可以第一時間急美白嗎?
你知道杜松漿果、絲柏、快樂鼠尾草、藍艾菊、乳香還有很多其他精油含有成份月桂烯,可以對抗光老化並且協助皮膚的膠原蛋白生成嗎?
你知道秋季是一年中節氣照護器官直接對應皮膚狀態的季節嗎?

夏季高溫在生理層面除了身體面對溫度調節的考驗之外,在皮膚上高溫以及紫外線更是皮膚快速受損老化的公認殺手。很多人以為進入秋天已經立秋跟處暑,白露一陣陣漸涼就可以放下皮膚防護的戒心,其實入秋年末時期肌膚的防護修護更是要持續,因為經過一整個季節的曝曬皮膚生發外放已經進入要收斂修養的時期,這段時期的保養更是要地毯式縝密積極,因為酷熱時期已經將人體的精力養分耗盡,皮膚比較虛弱的狀態,在秋天這個溫度降下準備過冬天的過度季節,對應養護的器官是肺臟,中醫邏輯裡肺主毛皮,肺潤氣足自然皮膚跟毛髮的潤澤度優。秋季就是皮膚相當於入場維修保養的珍貴時期,如果防護照顧得當,寒冬時期就妥當了。
🔴曬後72小時黃金調理期
這幾年的夏天歐洲都發生飆到40度高溫的熱浪潮,很多台灣友人今夏因為疫情趨緩國境開放到歐美旅遊都有被熱烤到,本以為歐美應該滿舒適的結果熱到中暑跟曬黑曬傷大有人在,直呼小看全球溫室效應導致的夏季熱浪高溫!
整個夏天皮膚經歷的高溫直曬,到底曝曬是怎麼對肌膚造成傷害?
日照下紫外線指數一級(級數越高越危險)持續照射100-180分鐘,皮膚就有轉變影響。一但曝曬在紫外線指數五級以上,不到30分鐘就會曬傷。
台灣省氣象局紫外線指數預報標準:
https://www.cwb.gov.tw/Data/knowledge/announce/service13.pdf
曬傷程度大致分三種:
- 輕度曬傷:肌膚輕微發紅發燙,有些疼痛搔癢;
- 中度曬傷:肌膚明顯發紅發燙,痛癢明確,可能有點小水泡;
- 重度曬傷:肌膚強烈疼痛,紅腫,大面積水泡可能伴隨發燒症狀。
曬傷後的72小時是黃金調理期,如果是輕度集中度的曬傷在72小時內處理正確的話一般都可以恢復如常,但如果是重度曬傷肌膚劇痛高溫燙有大面積水泡必須立即就醫治療!

曬傷後的四個調理步驟:降溫,鎮定,保濕補水,美白(勻稱膚色)-
- 降溫:冷敷或是低溫沖澡讓皮膚的溫度降緩下來,冷敷不要冰塊敷,這樣溫度差距極過大,肌膚會二度受傷,就用冷水讓皮膚溫度降下。
- 鎮定:這個階段鎮定可以使用天然物質像是絲瓜露,小黃瓜片,蘆薈膠搭配有鎮定舒緩作用的精油像是椒樣薄荷,真實薰衣草,羅馬洋甘菊,永久花,茶樹開始濕敷在曬傷部位。濃度建議:每10ml絲瓜露或蘆薈膠可以加兩款鎮定平衡功效的精油各2滴。
- 保濕補水:當肌膚的炎症腫痛跟熱燙都趨緩下來沒有再惡化那就可以非常溫和的補充曬傷部位水分,可以使用花類的純露像是玫瑰純露,永久花純露,羅馬洋甘菊純露等自製保濕面膜濕敷溫和補水,搭配檀香精油,玫瑰精油跟永久花精油強化保濕跟修護受傷的肌膚屏障,濕敷後搭配天然荷荷芭植物油或是椰子油10ml選一到兩款補水精油總滴數不超過5滴在需要修護部位做輕柔按摩吸收。
- 美白(勻稱膚色):這個階段的調理會花費最長時期,也就是好不容易肌膚已經穩定修護好,膚色光澤跟色差恢復是最考驗防曬習慣執行,只要有太陽存在一天就要做好防曬(每天都有太陽只是有沒有被遮住)。帽子,薄長袖,陽傘,太陽眼鏡等該抹,該戴,該撐都要用上。不想讓曬深的膚色固化在那個色階就不能再曝曬該部位,每個人膚色色階不一樣,色素代謝更新的速度也不一樣,但是如果沒有在這個階段堅持化學跟物理防曬,那色差的部位很可能大半年都不會相接,一脫衣服兩片屁股白嫩嫩然後周圍就是糖炒栗子色😅 這個時期白皙光澤肌膚友好跟抗氧化,抗光性的精油像是乳香,橙花,杜松漿果,真實薰衣草,玫瑰,廣藿香,都可以持續每天早晚跟植物基底油稀釋後按摩色差部位,臉部頸部等,一樣10ml植物基底油可以挑兩到三款精油總滴數不要超過5滴按摩肌膚到吸收。
曬傷曬後的肌膚修護有兩個關鍵,
第一,曬傷後第一個動作一定是物理降溫,很多人會想曬了趕快美白不然又紅變黑等等,結果高濃度成分複雜的產品一整個往曬傷部位倒跟抹,然後現場就馬上哀嚎不斷,因為曬傷的部位又受刺激劇疼。皮膚曬傷後肌膚自然屏障紋理受到破壞,再直接把強效或是高濃度的物質抹上去就是往傷口灑鹽的意思。就像剛手術完的人不會馬上大魚大肉豪飲一樣,會從清淡簡單好吸收消化的食物讓身體慢慢恢復往常。曬傷後第一個急救的動作也是一樣邏輯,先物理降溫冷卻就好。
第二,曬傷後72小時內四個調理步驟使用的任何產品都不要含有酒精,香料跟人工色素,無論使用絲瓜水,蘆薈膠或是植物精油跟純露都要留意天然簡單成分,避免造成肌膚再受刺激紅腫。
🔴秋季精油修護步驟
經過一季的曬,悶熱高烤雖然已經到了秋季轉涼但是長達一季的高能刺激,肌膚要進入秋冬滋養收斂前,曬後的修護跟補水還有防曬必須持續進行,為的是讓肌膚盡量恢復該有的厚度跟彈性,就像要吃補品吸收前提是要有運作順暢的腸胃系統,不然再珍貴的補品吃了就排掉還是沒補到身體其他部位,是不?
入秋在身體肌膚上第一時間明顯的轉變就是肌理(皮膚&肌肉)的收關。身體皮脂分泌少的部位像是足跟,小腿脛骨,手肘關節,指緣皮膚,額頭髮際部位,眼周可能會出現乾癢,皮屑翹皮的現象,鼻腔內乾燥不舒適;這些都是常見的入秋降溫的生理反應。
因為 ”收“的性質,夏過度進秋持續的溫和補水將肌膚恢復紋理正常就很重要,入秋後可以讓肌膚持續健康的吸收吃入滋養的產品,維持良好的肌膚循環代謝。
肌膚本身的保養不用複雜,只需要了解自身肌膚的狀態跟季節更改肌膚的轉變因應需求做產品的更換即可,居家保養的步驟維持單純但是堅持執行,正確到位保養。縱使降溫肌膚每日的清潔依舊要仔細,可以將清潔力較強的起泡清潔品更換比較溫和的潔面乳,但是清潔度一樣要徹底,因為清潔這個步驟影響到後續肌膚能不能完整吃進保養品以及表皮毛孔因清潔不徹底導致發炎跟毛孔收縮力疲乏。

芳香植物療法的保養最基本就是兩個物質:純露&油(植物油浸泡油&精油);
永遠都是充分的純露水噴灑塗抹全臉足量然後抹上植物油再按摩全臉跟頸部上胸部。靈魂產品精油則可以在純露跟植物油個別滴入加乘功效,兩個步驟都加當然沒問題。
為什麼一定要先水再油?而且水劑一定要足量?因為很多人還是有聞油抹臉的恐懼感尤其是亞熱帶氣候居民們,總是擔心油上臉的厚重或是不好推展的經驗。這是因為上油按摩前一定要先把水劑充分的上全臉脖子,量要向水快要滴下來一樣,稍微按拍一下在純露未揮發前將植物油塗抹上臉。這麼做是因為水劑分子比油類分子小很多,滲透跟延展性佳,而且馬上可以讓肌膚有舒適感,而用水劑醒膚帶給肌膚舒適感比乾臉用油讓肌膚有舒適感重要,因為水劑滲透代謝進入肌膚角層縫隙快沒有負擔,如果用植物油在乾臉直接上給予肌膚舒適感會因為油類分子大要勻稱快速進入角質縫隙有困難,加上延展性不如水劑好均勻滑動,當抹到全臉感覺有都抹到有滋潤感時往往過量塗抹,過三到五分鐘後可能就會全臉油光的亮因為進不去又揮發不掉,此後就望油退卻…。所以,一定要先水再油做正確步驟,讓肌膚可以階段性完整吸收水分然後油脂包覆停留延緩水分流失。
皮膚最基本需要的就是水跟油,要給肌膚最基本也是得要給這兩款物質而且挑選好的水跟油餵養肌膚,所以因為不了解邏輯導致不敢碰油,肌膚就是很難達到理想的油水平衡狀態,所以先水再油,依個人肌膚狀態跟季節轉換使用合適的純露跟植物油,堅持一段時間一定可以看到改善。

秋季開始稍降溫後純露就可以使用補水較強的植物純露,像是玫瑰,薰衣草,永久花,橙花,羅馬洋甘菊,矢車菊;而植物油則建議油酸跟亞油酸較高的植物油像是月見草油,沙棘油,玫瑰果實油除了延展性好對於肌膚的修護性也很加分。居住在比較悶熱氣候國度則建議可以使用植物油質地比較輕跟肌膚相容快速的山茶花油跟荷荷芭油或葡萄籽油一樣有很好的滋潤鎖水作用。一週兩三回用純露搭配精油臉部濕敷5-10分鐘,在化妝棉&面膜紙水分未全乾前取下然後抹上植物油是非常溫和有效的直接補水鎖水方式。眼周容易乾癢或是眼睛酸澀現象可以在敷臉時一起使用羅馬洋甘菊或矢車菊純露沾濕化妝棉敷眼睛部位,修護舒緩眼周肌膚。
🔴寫在最後
補水,修護跟鎮定這三點其實整年肌膚保養都需要顧慮到,不過在乾冷的季節修護跟鎮定精油上陣可以更全面感到滋養跟鎮定的作用,臉部肌膚使用的純露跟植物油可以加上乳香,檀香or夏威夷檀香,永久花,西洋蓍草,玫瑰,橙花,薰衣草,沒藥,選一到兩款各一滴即可然後新鮮上臉按摩。如果肌膚的屬性非常敏感建議先單純使用純露跟植物油讓皮膚的厚度跟狀態較穩定後,再用非常低劑量的羅馬洋甘菊,西洋蓍草或是永久花一款一滴慢慢加入保養使用,要有耐心度過一段養膚適應期。
一樣的邏輯,肌膚是人體最重的器官,塗抹保養品就跟餵養器官食品一樣,要慎選乾淨高品質的產品,如果皮膚狀態不穩定脆弱就跟我們身體生病一樣,不要想一下子給大魚大肉高營養補品,吃不下去而且可能導致發炎長異物,先從清粥小菜單純簡單小分子好吸收的產品慢慢吃起,養好了健康了,要添加高營養的成分能吸收才划算。
貼心叮嚀:保養絕對不是產品用的多,珍貴的成分多就最好。精油使用上也是一樣,不是高單價跟劑量多就無敵,“適性”才是關鍵,找到合拍的,一滴足矣。
參考文獻
- 孫翠麗12節氣養生,女人迷刊載。
- 上海香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香遇精油:夏季護膚,芳療節氣用油。
- aromahealer.net: 芳療護膚| 因為簡單所以有效。
- 東吳大學- 生活物理百科:曬黑與曬傷。
🌱🌱🌱🌱🌱🌱🌱🌱🌱🌱🌱🌱🌱🌱🌱🌱🌱🌱🌱🌱🌱🌱🌱🌱
如果喜歡我的部落格文章,歡迎分享跟訂閱💛
或者想進一步了解使用植物精油,歡迎發訊聯繫我📧
願你盡情享受植物精油帶來的美好🌿
發佈留言